重点学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重点学科
中药学
发布时间:2018-12-10   点击数:
河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建立于1991年;2018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药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包括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以及临床中药学等二级学科。现拥有国家中药炮制基础传承基地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2个,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教学示范中心1个;3个校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2人,正、副高职人员28人,中职人员2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者24人;具有硕士学历学位者2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中药学为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建立中药药效学和作用靶点研究室 以单味中药、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铁超载、脂代谢失调、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紧密结合临床提出“气阴不足,血脉瘀滞”、“气虚血瘀,水饮内停”、“痰瘀互结,肝脾失调”等学术观点,依此选药组方,基于整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开展中药药效学和作用靶点的系列研究。
2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室 为了科学地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基于现代受体学说,开展中药“归经-内脏-靶器官-受体-靶基因”的深入研究,揭示部分中药作用的靶器官和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与归经的关系;通过研究“十八反”配伍对生物体相关的酶活性、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传统“十八反”对生物体可能的影响途径,进而对其配伍合理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3建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研究室 瞄准河北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针对我省中药材栽培品种混乱、盲目发展新产区、采收加工粗放、质量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以河北道地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最适宜生产区划、产地无硫加工技术、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划分作为主攻方向,研究建立河北道地药材规格等级质量标准、产地采收加工规范、明确发展道地品种最适宜引种推广区域,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建立中药体内分析与药代动力学研究室 重点研究中药及其复方的配伍规律和物质基础,揭示中药作用的科学内涵,以新技术和新理论,应用现代分析技术,从代谢组学角度,建立适用于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效应的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控制的方法。
5建立中药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室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药剂型的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中药传统剂型进行改革、深度开发,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适应人们现代生活。同时充分利用药物制剂新技术新方法,如环糊精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与微球制备、纳米粒、脂质体等,以及新型给药系统,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调整药物的作用时间及作用方式,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进程。
6建立河北省中药临床药学重点研究室 为了加快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学科在创办“中药临床药师实验班”的基础上,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联合成立“河北省中药临床药学重点研究室”,主要研究内容为:中药临床药师培养模式、中药药学监护与药物警戒、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干预、医院用药情况调查与用药干预、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的研究、中药煎服法及临方炮制研究、中药临床试验及药物评价、中药情报的收集与药学咨询服务、中药处方点评等。
7建立天然活性产物合成研究室 天然产物化学合成是有机化学研究中最活跃、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有机化学研究的水平和实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不仅为各种功能分子的人工合成建立了高效、经济的工艺和技术,同时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化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该研究室主要以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针对它们的化学全合成以及相关合成方法问题,从策略设计的角度出发,发展一些导向天然产物合成的方法学,并重点进行一系列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研究,在更高层次上凸显天然产物合成对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8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仅包含着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理论与经验,其背后更有着一套完整的,中国独有的世界观体系。它是实践医学、哲学、文学、自然学的杂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主要研究内容为:对中药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制作推广一批具有影响力中药文化作品;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杏苑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