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院概况>>机构设置
临床中药学教研室
发布日期:【2019-09-18】  点击数:【
一、历史沿革
中药学教研室成立于1957年天津中医学院时期,1969年与河北医学院合并后,中药学教研室与西药药理教研室合并改称药治教研室,归属基础部。1979年从药治教研室独立出来,成立中医方药教研室。1984年两校分开后,成立中药教研室,归属河北中医学院基础部,1991年归属中医系。1993年河北中医学院开设中药专业,中药教研室隶属于中药系。1995年三校合并后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系中药学教研室。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独立建制,中药教研室隶属于304am永利集团,更名为临床中药学教研室。2003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1年顺利通过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评估和验收。2014年被河北中医学院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设计团队,2018年被学校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荣获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师资队伍
临床中药学科历经60余年的发展,在许占民、田淑霄等一代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厚重的学科积淀特别是近5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一支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颇具创新精神及强劲发展潜力的学术团队。目前该团队共计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科带头人张一昕教授,2017年获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本科)教学名师称号及河北省中医药教学名师称号。郝蕾老师为2016年河北省中药学优秀传承人才,2018年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王茜老师为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我校自2013年8月独立建制后,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近五年教研室全体教师先后参加了校内外继续教育16次,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基本功竞赛12次,在各项比赛中均有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授课及教学设计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多媒体课件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设计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三、科研成果
临床中药学团队注重学科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目前已建立了唐以前方药文献数据库、与河北省中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建立了临床研究基地、与校内外相关实验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四个研究方向,即:⑴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⑵中医药治疗内分泌、脂代谢异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⑶中药及其复方药效研究;⑷中药毒理学的研究。至目前为止,该团队共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32篇,其中76篇刊载于CSCD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主编或参编医学著作31部、教材9部;承担科研项目共37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2项,厅局级及校级课题25项。
四、教学成果
1.教材建设  教研室教师近年主编、参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西药物配伍与合理应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导论》等15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5部,结合课程设置自编教材2部。
2.教学研究  教研室教师近年主持了河北省教育厅教学课题4项,主持河北中医学院校级教学课题9项,近五年发表教改论文16篇。在教学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张一昕主任主持的“以专业为导向的中药学教学设计思路研究”获2017年河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教研室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竞赛,其中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0项,指导学生在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青春、挑战杯项目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3.课程建设  教研室主要承担中医专业、针推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中药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的《中药学》、《临床中药学》课程,率先为针推英语实验班用双语讲授中药学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认识中药、掌握中药、应用中药的能力,团队教师认识到必须更新《临床中药学》教育理念,增强实践技能培养环节,故为中医、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开设了《中药认药实习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学校神农苑、祁州校区药植园、安国数字化药材交易中心)结合、中药理论知识和形态学结合、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结合等方式,真正做到了医药结合。
同时随着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发展,304am永利集团开设了中药临床药师实验班,教研室还承担了《临床中药药物治疗学》、《中西药物配伍》、《中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导论》、《中药临床药学基本技能与实践》五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此外,教研室教师还承担了《中药文化之旅》、《常用中药饮片及植物形态鉴别》、《常见胃肠病的调理与防治》、《中药美文鉴赏(双语)》等课程的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
五、工作亮点
1.坚持以“老”带“新”。由教研室安排高职称的老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指导时间为1-3年。
2.定期集体备课。由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水平。参与实施和落实“推门课”、观摩课、集体备课、以课代训活动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督促、考查、评比、指导。
3.组织野外实践学习。既提高相关学科(如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的知识水平,又增强教研室教师之间的团结。
4.加强对外交流。近年多次派出教师分别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学习交流,受到当地领导、师生的较好评价。支持教师外出进修、攻读博士。临床中药学教研室的教师通过参与教学研究工作,既提高了教研室教师的学术水平,又促进了教研室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提升了中药学教研室在全国同行中的学术地位。
5.探索课改路子,构建高效课堂
教研室主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并逐步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察和学生形成性评价。
6.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专题会议,对教师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观摩、研讨注重了备课,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研讨解决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督导作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杏苑路3号